实验废弃物是指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物质、实验剧毒物品、麻醉品、化学药品残留物、放射性废弃物、实验动物尸体及器官、病原微生物标本及对环境有污染的废弃物。与工业三废相比,实验室废弃物数量上较少,但其种类多、成分复杂,具有多重危险危害性,如燃、爆、腐蚀、毒害等。由于不便集中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加强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置、处理实验废弃物。
我国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7 号等,从法律、制度上来保证和规范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
1、实验室废弃物的一般处置原则
1.1 处理实验废弃物的一般程序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下述四步:
(1)鉴别废弃物及危害性;
(2)系统收集、储存实验废弃物;
(3)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的数量;
(4)正确处置废弃物。
1.2 实验废弃物的收集及存储一般原则在实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收集和储存的问题。在废弃物收集和储存的过程中应注意下面的问题。
(1)使用专门的储存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
(2)相容的废弃物可以收集在一起,不具相容性的实验废弃物应分别贮存。切勿将不相溶的废弃物放置在一起。
2、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
2.1 化学废弃物的存储
化学废弃物存储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容器和存放地点,存放地点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废弃物容器标签注明:种类、时间;禁止混放,分类收集,隔离存放,各类化学废弃物具体处置如下:
(1)卤代溶剂类废弃物容器:收集含卤的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四氯乙烯、二氯甲烷等)和其他含卤的有机化合物;
(2)非卤代溶剂废弃物容器:收集不含卤的有机溶剂其他化合物,如丙酮、乙烷、 石油醚;
(3)无机酸放入无机酸类废弃物容器,有机酸放入有机酸类废弃物容器。应远离: 1)活泼金属,如:钠、钾、镁;2)氧化物及易燃有机物;3)混合后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如氰化物、硫化物、碳化物;
(4)碱类废弃物容器:收集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等,存储时应远离酸及一些性质活泼的药物;
(5)氰化物类废弃物容器:此容器中的废料务必保持强碱性,以免有氢氰酸气体逸出;
(6)氢氟酸类废弃物容器:若现场没有此类容器,且此废料量又少(小于无机酸废料体积的30%),可在无机酸废弃物容器中处置;
(7)含硼和六价铬溶液容器:含硼和六价铬的废液实验室要为它们设计专用的排放管道;
(8)凝胶状废弃物容器:用来盛装凝胶废弃物,如聚丙烯酰胺或者琼脂糖凝胶;
(9)滑剂类废弃物容器:收集泵油、润滑剂、液态烷烃、矿物盐等;
(10)有机酸类废弃物容器:用来收集废有机酸。如有计算的量较低(小于4L/ 月)允许在非卤溶剂和卤代溶剂废弃物容器中处理。
2.2 化学废弃物的回收流程
(1)所有待回收的废弃化学品,均应妥善保管在实验室内,不可放置在过道、 走廊等公共场所。
(2)所有待回收处理的化学品均须有标签、瓶盖拧紧且外包装完好,并在外包装上粘贴回收明细。
(3)回收当日,自行将包装好的废弃化学品搬到指定回收点,有序等待回收,并遵守现场工作人员安排。
3、生物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
生物废弃物的处理原则:
(1)严禁将生物废弃物同生活垃圾混放;
(2)生物废物需按照规定类收集;
(3)一般要求日产日清;
(4)有感染风险的废物需先进行杀菌消毒处理。